家具行业是民生产业、常青产业,为服务国家经济发展、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做出了积极贡献。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家具生产、出口和消费国,家具产业正着力实现绿色化、低碳化,以大国担当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行业积极力量。近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了《加快“以竹代塑”发展三年行动计划》(发改环资〔2023〕1375号,以下简称《行动计划》),为各行业提供了“以竹代塑”发展的路径方向、具体措施和支持政策,是实现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指引。
塑料家具作为细分种类,在家具行业中占有一定比例,家具“以竹代塑”,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现实的应用基础。同时,《行动计划》提出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团组织作用,开展各类活动,引导“以竹代塑”企业用好国家政策措施,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。家具行业和各地家具协会要充分重视和落实《行动计划》要求,并结合自身特点和企业需要,开展替代研究和应用推广工作。
一、创新引领,激发“以竹代塑”内生动能
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,坚持创新引领,将有效提升家具企业发展内在动力,推动家具行业“以竹代塑”向高水平迈进。《行动计划》提出,组织“以竹代塑”相关科研攻关,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及重大装备,支持企业在核心技术攻关、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,丰富“以竹代塑”新技术、新产品。家具行业要加大“以竹代塑”领域的科研投入力度,推动材料、工艺、设备等方面的升级改造,为替代工作提供基础保障;要坚持设计创新,有效提升竹制家具设计能力和竹材应用范围,进一步减少家具产品中塑料的使用,降低替换成本,提升替换效率;要坚持发展模式创新,综合考虑环境、社会、治理等因素,通过“以竹代塑”为行业减碳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。行业协会要加强对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支持,在申报推优、评审评价等方面提供支持和背书,积极营造良好的“以竹代塑”发展氛围。
二、协同发展,构建“以竹代塑”生态体系
未来,世界的竞争将由企业、行业、产业链之间的竞争演变为产业生态之间的竞争。加快大家居、全产业链协同发展,把握“以竹代塑”契机,有助于企业布局未来生态体系,在新赛道实现新超越。《行动计划》提出,鼓励主要竹产区因地制宜拓展“原料—加工—产品—营销”上中下游产业链,引导商贸流通企业与竹制品企业产销协同、供需对接。家具行业要加快制订和完善竹制家具相关标准,同时打通行业边界,与家电、建材、装饰装修等行业协同合作,构建竹产品生态标准体系;要加强生产与消费的双向培育,鼓励企业开发竹课桌椅、竹鞋架、竹灯具等更多实用、环保的家具产品,引导消费者更多选择优质低碳的竹家具和家居用品;要与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,探索构建家具“以旧换新”和回收利用体系,降低家具产品更新成本,提升竹制家具产品占比。行业协会要发挥平台作用,协调相关领域的行业组织,开展产业合作、供需对接等活动,从产品维度和产业维度,助力行业构建完整的竹家具生态体系。
三、示范带动,培育“以竹代塑”特色集群
龙头企业是推动“以竹代塑”发展的核心力量,产业集群是未来国际竞争的关键要素。发挥好头部企业和产业集群的示范带动作用,打造面向未来低碳发展模式,将有效提升家具行业“以竹代塑”发展效能。《行动计划》提出,在全国选择竹资源丰富、竹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,建设5—10个“以竹代塑”应用推广基地,夯实当地“以竹代塑”发展基础。家具行业要以龙头企业和竹类资源丰富的地区为重点,打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世界级竹家具生产企业和竹家具产业基地;要通过中国国际家具展览会、中国(广州)国际家具博览会、沈阳家博会等重点展会平台,开展“以竹代塑”相关学术研讨、产品发布、会议论坛等活动,提升竹制家具产品关注度和认可度。行业协会要充分利用现有和新兴产业集群,开展技能竞赛、信用评价、绿色认证、品牌推荐等项目,宣传优秀产品和企业,打造竹制产品良好形象和多层次定位。
四、国际合作,推动“以竹代塑”全球实践
当前,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,开发安全、环保、可再生的塑料替代产品势在必行。推动“以竹代塑”全球实践,是履行家具大国责任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重要举措。《行动计划》提出,以共建“一带一路”为引领,鼓励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,促进国际产能合作,组织开展国际人才培养交流,加强相关标准和认证体系宣传贯彻,促进国际贸易顺畅便捷。家具行业要通过世界家具联合会、亚洲家具联合会等国际组织,加强与各国在“以竹代塑”领域的标准制订、研修培训、产业对接等方面的合作;要积极参与世界级家具产业集群建设工作,通过“以竹代塑”行动,共创绿色清洁的世界“工业制造”集群;要通过各类国际展会和会议,为企业提供竹制家具产能合作、展贸对接、宣传推广的良好平台,向全球展示中国竹家具、竹文化,助力文化自信、打造品牌强国。行业协会要充分利用国际、国内资源,加强与各国政府、行业组织、企业的沟通交流,传播“以竹代塑”理念和经验,引导更多国家和企业参与,为完善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。
推动家具行业“以竹代塑”,将为减少塑料污染,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挥积极作用,为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供强大动力。